塑胶运动场的施工方案发表时间:2022-08-06 15:07 一、运动场地基处理 1、现场基础资料: 原场地为未开发的泥沙地。 2、原地基改造挖土方: 整个场地进行定位、标高测量后,计算挖深土方面积及厚度,开始施工,此工序包括开挖土方、余土外运、整平场地、素土夯实。 3、平整、压实场地:压路机沿场地纵向、从边沿向中央进行辗压,行车速度25-30m/min,重叠辗压至平整坚实为止,一般辗压5至8遍,使其密实度≥95%。 二、排水沟建造 1、排水沟土方开挖平均深1000mm,宽1000mm,水沟地基平整达到坡度要求,人工夯实。 2、底层铺设100mm厚6%水泥石粉垫层,再在其上铺设50mm厚C15混凝土层。 3、用M5水泥砂浆砌筑砖墙作排水沟,240mm厚,沟内5mm厚M2.5水泥砂浆抹灰,内壁净宽为300m。 4、水沟盖板采用500 mm (长)×500 mm(宽)×70mm (厚)混凝土预制构件,内设6Ф8mm钢筋,盖板上设有一个250mm(长)×25mm(宽)泄水孔。 5、沉砂井位置底板比水沟底板低150mm,其宽度同水沟内净空,长400mm。 6、在水沟盖板上涂刷一层高分子防水材料,其作用是为防止水沟盖板的水气上升而造成面层塑胶起泡。 三、跑道及半圆区基础建造 1、碎石垫层 铺设碎石垫层150mm厚。碎石粒径为30-80mm,石粉填缝。 2、水泥石粉稳定层 120mm厚6%水泥石粉稳定层,压实密度达到2.2kg/L,其厚度允许偏差5%,外观、表面平整坚实,无沙窝,无松散。 3、沥青混凝土层: (1)沥青混凝土配比采用中间级配,保证一定的密实度,空隙率要求6-9%,细料不宜太多,保证热稳定性较好。 (2)为避免妨碍沥青层与塑胶面层的粘结能力,在辗压时,压滚上不得涂刷柴油和其它重油。 (3)铺设粗沥青混凝土厚50mm,用辗压机进行辗压,开行速度不大于30m/min,每次重叠压宽度不应小于200mm。 (4)铺设厚度30mm细沥青混凝土,用辗压机进行辗压。 (5)当辗压机辗压时,要从低处一端向最高的部分进行,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从中间起开始滚压,用滚子压时可使用压路机的驱动轮,沿材料铺设方向进行,滚压后结合部分要漂亮,固着要完善,接着性要均匀,如有裂缝,蜂窝、脱皮等现象时应挖去,扫清,用热沥青混凝土修补,其铺设压实均应满足质量要求,不得用沥青作表面处理,接缝处需仔细压实。 (6)沥青基面完成后,要加固得完全平滑,不可用车辙,硬结,凹沉,龟裂或开口等,用滚子压时注意不要出现龟裂颧材料移动现象,如果表面上留有隆起或其他不压实的象征,就应挖去或用其他方法消除,完成面用3m直尺检查,不得超过2mm。 (7)沥青混凝土原材料要求: 沥青最好用当地道路60#沥青(软化点50℃)或60#乳化沥青。 ① 粗沥青混凝土材料配比: 砂石:石屑:粗砂:粉针=45:20:28:7 级配表:
② 细沥青混凝土材料配比:石屑:粗砂:粉针=54:35:11 级配表:
③ 沥青用量:热炒沥青用油量4.5-4.8%,乳化沥青用油量8-10%。 ④ 细沥青混凝土质量指标:R20强度>25kg/cm2 R50强度>25kg/cm2 ⑤ 热稳定系数:k=R20/R50<3.5 体胀率<1% 体吸水率6-10% 四、塑胶面层铺装准备工作 为保证PU塑胶面层铺装质量及平整度、坡度要求,同时保证今后塑胶面层的使用质量及 观感,胶面铺装前必须对沥青混凝土基础的质量进行验收,具体标准参照国际田联标准手册及本场地设计图纸所规定的各项指标,其程序如下: <1>基础验收整改 a.对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如抗压强度、热稳定系数、体膨胀率、体吸水率等>及密实度的采样分析,关键检查热稳定系数报告及密实度两个指标。 b.现场测量混凝土基础的平整度、坡度。以球场中分界线为基准线,直道沿横向与纵向每3m标一个点,弯道以圆心为基准点,用经纬仪每 5 度做放线,每3米标一个点,将3m直尺放于任何相邻两点之间并用塞规尺测量,局部最大凹陷处不超过3mm为合格点,>3mm为不合格点,全场测点合格率达到85%为合格,>94%为良,≥95%为优良。 c.水准仪检测轴线标高及各控制基准点相对标高,是否符合国际田联 手册的要求,横向坡度不得大于1%,纵向坡度不得大于0.1%。 <2>铺装前准备工作 a.组织全体铺装人员认真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 b.定专人收录天气预报资料,并与当地气象台站取得联系,掌握整个施工期间当地中短期气象信息,及时调整施工安排,确保装工作的质量,进度不受气候温度空气湿度的影响。 c.为减少施工接缝、保证道面平整美观、人员配备5人,力争整个运动场的施工接缝平整。 d.为保证铺设质量及工艺,每个工序除正常配备之外,另配一名质检及复检员。 五、跑道区混合型塑胶面层铺装施工方案 1) 试铺:经检测达到要求之后,在田径场的四个角各做3个1×1 m的试铺,并认真做好记录。要求:一是试铺取料要随机,二是四个试铺配比不同。目的:一是检查原材料的质量,二是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如温度,空气湿度及地面含水率确定铺装材料的最佳配合比及掌握固化时间,固化后取块送检经双方认可之后正式进行聚酯胶面摊铺。 2) 底材摊铺:沥青基础封底1-2天(24-72小时)后,经检查确认达到要求,即开始摊铺底胶,底材为双组份混合型聚氨酯,预集体(甲组份)与色浆(乙组份)的比例为1:4,再生胶粒含量<30%,粒径<2-4㎜,厚度为8-9mm,其程序如下: ① 根据当日的铺装面积计成所需半成品,并将所需材料(包括甲组份、乙组份、黑胶粒,催化剂)及机具全部摆放于施工地点。 ② 检查机具、电路尤其是度量衡工具的准确性。 ③ 根据进度安排顺序,用3mm夹板开锯为13mm宽的木板条,外裹聚乙烯薄膜。将当日工作区域分开钉好。同时检查是否与道面紧贴,防止板条松脱而出现渗浆漏液现象。 ④ 道面除尘、清洁。 ⑤ 以试铺送检最优配合比为依据并根据当日气温、空气湿度调整配比后,严格按配比配料。下料开机搅拌配料时一定要确保度量衡具的准确,二是除配料员外,必须有复核员;三是每次称量都必须按程序及纪录;四是严格按控制拌和时间,拌和务必均匀并掌握好喂料节奏及下料地点。 ⑥ 摊铺:混合配比料运至推铺现场下料后,即开始摊铺,摊铺时应注意两点:一是随时检测厚度,只允许正差而不允许负差,二是随时根据温度变化调整催化剂比例,防止胶浆过稠,固化时间慢顺坡流动而造成内厚外薄的现象,三是尽可能将摊铺时间安排在下午4点以后或早上10点之前,防止气温过高,使原料在固化过程中产生发泡现象而影响质量。基材铺设4-5个工作段,铺设完毕后进行检查:一是否有起鼓,离层及疏松现象,如有此类现象,应及时分析原因并做彻底处理,二是平整度第一次检测,凹陷处及时补平,凸出之处要打磨,确认基材的厚度、平整度及质量达到要求之后,才做面层铺设,从而保证面层铺设的平整度及整体质量。 ⑦ 面层铺设:面层为双组份聚氨酯,预集体与色浆比例为1:3。按一定比例配EPDM颗粒胶粉及其他助剂混合,倒入搅拌机充分搅拌后倒入喷涂机。 ⑧ 专业人员对全场进行喷涂,喷涂分两层喷涂,第一层喷涂完后检查整场效果,对喷涂不均匀处重新进行喷涂,厚度控制在4-5mm之间。 ⑨ 施工完第二天固化后清理接边,接边要平整,喷涂好后场地要平整。 六、标志线测画 1)胶面铺设完成后,全场做卫生清洁工作,完成后即可开始划线,其步骤如下: ① 首先用激光测距仪及经伟仪复检七个基本桩点,并对误差做调校确定后,按照国际田联的标准进行测量,画出各种标志线,以此为基准,用钢尺把分道线分好,用铁钉定点,再用具有一定韧性的鱼丝线将直线各点按纵横相连。 ② 将线槽基准线与定位线对齐。将线漆调好后即可开始喷分道线。 注意喷线时务必用电脑喷线机动性喷嘴的高度与角度及宽度确保线宽的误差严格控制在规则允许的最低限。 ③ 将各项目的起点、跨栏栏距、抢道线、接力区、终点线等列表, 并根据不同项目标志线颜色不同,做成若干不同颜色的小标志,用透明胶固定于大头针上部,用经纬仪标定于各自的位置上,所有标志物标志完,检查无遗漏。用经纬仪复核一遍确认后。用钢尺采用放射线丈法再次检查确认,再根据不同项目用同颜色喷涂上述各点位线。 2) 标志线喷划注意事项: ① 喷线前场地清洁要彻底,浮粒回收要干净,杜绝因隔离出现瑕疵现象。有风时不能喷线,防止因风影响出现虚边。 ② 划线后需经体育工艺员复核,角度部分用放射线长度进行校核,直线部分用鉴定过的钢尺(包括尺长校正、温度校正)进行复核,确认符合,方可按国际田联规定的彩色标志喷漆。 七、竣工验收 1)跑道及球场塑胶面层铺装施工全部完工后,画出竣工图。 2)整理好施工操作记录,写出施工总结。 与甲方共同对塑胶工程进行综合验收,对验收中提出的具体问题,本着“用户至上”的信条及时整改,确保用户满意做好售后服务工作,为用户服务。 |